返回首页

数字化改革第9期

发布时间:2021-07-24 12:07

近期,区委书记徐强、区政协主席毕东华、区委组织部长孟雪先后至81890求助服务中心调研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推进中心工作能级提升,联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全面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数据共享、事件互通、流程整合;协作建设完善海曙区数据仓,通过基础域建设实现全区公共数据归集;协作建设海曙驾驶舱,推进“多屏合一”,点亮“城市大脑”海曙大屏,实现“一屏集成”“一屏通览”。

7月5日,我区召开第6次数字化改革专班例会,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孙骏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近期数字化改革工作进展,研究了一件事集成改革机制、“育星台”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情况、数据仓与数字驾驶舱建设进展及项目评审机制建设情况等。

【省市动向】

省级层面: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DB33/T2350-2021)浙江省级地方标准,并将于8月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生效实施。该标准界定了数字化改革中所涵盖的管理类和技术类的术语和定义,请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学习参考,具体文件已通过数字化改革工作群共享,可向本单位数字化改革联络员索取。

根据省委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部署,按照袁家军书记坐实“三张清单”的要求,近日省委改革办(省数改办)成立专班、谋划机制,设计统一表单,会同五大系统牵头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和各市县,编制形成了《数字化改革重大需求、多跨场景应用、重大改革“三张清单”S0(全省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一本账”S0)》(各地区入围情况在文件中均有体现,具体文件已通过数字化改革工作群共享,可向本单位数字化改革联络员索取)。我区共入选10项。其中,我区“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闭环管理应用”入选浙里“七张清单”问题整改应用,“基层公权力监督平台”入选浙里基层公权力治理应用,“一链助企”入选浙里惠企政策直通车应用,“服装服饰行业产业大脑”“打造工业互联网SupOS新生态”入选浙里产业大脑企业服务应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直通车’”入选浙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应用,“学生校外培训综合集成服务”入选浙里社会培训机构综合管理服务应用,“特殊群体无区别政务服务应用”入选浙里社会救助一站式应用,“数字生活服务无障碍辅助应用”入选浙里家政服务应用,“未来乡村全域智治应用”入选浙里基层治理四平台应用,“应用步态识别技术加强重点对象管控”入选浙里监控视频资源集成应用。

市级层面:(一)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宁波城市大脑新增接入微担通、公正检察等系统。开展一体化资源系统(IRS)宁波数据治理、云实例数据关联,完成984个应用系统、323个项目建档。制订宁波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年工作方案。举办宁波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优化补充省数字化改革“三张清单”(S0)宁波元素,在13个“跑道”中增加“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一体化”“码上说·代表督”“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等22个场景。向省技术攻坚小组汇报前期工具布署情况(市级),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召开数字政府重大任务应用集成工作座谈会,开展数字政府13个重大任务集成应用页面设计、指标数据可视化、任务仓数据归集专项评估。部署推动门户集约化管理工作台的升级迭代工作。集成开发各重大任务应用共性需求功能模块,提升建设整体性和集约性。(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召开绿色石化产业大脑推进工作研讨会,研究编制产业大脑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宁波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甬e通”改革实施方案。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完成5G基站补点规划,启动6-7#泊位基站链路敷设工作。单一窗口开发完成可视化系统和空箱辅助系统部分功能模块。(五)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细化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清单,梳理出34个宁波特色事项,并完成数据系统和浙里办上架基础工作。试行投放第三代社保卡,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实现在全国303个地级以上城市间交通互联互通。(六)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优化移动微法院浙江地区标准版,探索检察监督系统集成应用实现路径。诚信诉讼码实现访客预约、登记、叫号等应用功能。启动云警智联执法办案APP开发。

市检察院市域治理检察监督平台、海曙公安下行案件监督平台、余姚乡村检察官云平台入选《法制日报》全国智慧检务创新案例。(七)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宁波市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论证决策机制和统筹管理试行办法》,正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编制印发《“整体智治”百问》。


【他山之石】

根据前期确定的《海曙区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四维协同”推进机制》,各单位需定期报送综合性改革信息,下文可作为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类信息的参考文章。


龙游县“智慧粮脑”场景应用


“智慧粮脑”应用围绕农事服务、“两非(非农化、非粮化)”管控、政策兑现三大任务,依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系统,采集县域内天气、土地土壤、农作物等方面数据,开发数据分析、影像比对、虫害预警、种植建议等功能,解决“地在哪、谁家的”“哪块地非粮化、非农化”“怎么指导农业生产”等问题。该应用5月18日在“龙游通”上线,6月9日列入省农业农村厅多跨场景试点。

一、需求分析

从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需求看,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事关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在农村基层真正落实到位。从提升治理能力需求看,目前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地区耕地利用率低、占补平衡难度加大,耕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情况难以及时掌握,人力巡查覆盖率和效率较低等现实难题亟待破解。

二、场景建设

一是逐级拆解任务。梳理明确农事服务、“两非”管控、政策兑现3项一级任务,并拆解为26项二级任务。比如将“农事服务”拆解为粮田详情、土壤概况、气象监测、农事管理等18项二级任务。二是优化协同关系。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资源规划、数据管理、气象、科技、经信、财政等9个单位协同,形成农事服务联建、“两非”问题联处、惠农政策联审的工作闭环。三是构建指标体系。围绕3项一级任务,建立了21个可量化评价指标。比如“两非”管控任务,设立系统自动识别率、网格核查确认率、粮食功能区“两非”整治率、“两非”面积零新增等4个指标,对乡镇街道进行评价。四是数据打通归集。排摸出数据需求12类,土地确权数据、土壤质量监测位置及地力数据等数据项75个,打通“浙农码”、省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等跨部门、跨层级系统8套,对接数据接口16个。五是实现综合集成。在治理端,通过“县-镇-村-户”4级监控指挥系统实现“一图总览”,实时掌控全县土地抛荒、“非农化”“非粮化”情况,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浙政钉”等系统将预警信息推送至所在镇、村、网格及田块所属农户,及时处置和反馈。在服务端,农户从“龙游通”登录“智慧粮脑”应用,可获得所属田块气象监测、土壤数据、水稻长势监测等13项农事指导服务和相关信息推送,还可在线申请办理规模种粮补贴、早稻订单收购补贴、粮食贴息贷款等惠农政策。

三、改革突破

一是农事服务集成高效。嵌入田块级气象服务、土壤数据服务、水稻长势监控、水肥管理等9项数据模型和算法,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预计可为农户节约30%人工成本和10%农药投入。二是“两非”管控制度重塑。出台“两非”集中整治、耕地质量提升方案,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发现—预警—处置”管控闭环机制,实现“两非”问题精准管控和长效治理。三是政策兑现流程再造。由原先“线下申报—乡镇审核—部门现场抽查—财政拨款”变为“条件筛查(农户登录查询是否有应享未享政策)—一键申请—系统校核—政策秒兑”,推动惠农政策高效落地。


【81890整体智治】

一、服务数据

自10月28日海曙区整体智治81890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收到求助事件共计459968件,总办结率:99.97%。其中,需转至职能部门处置的二级响应事件共计14153件(涵盖民生e点通7772件),部门受理求助量靠前的有:高桥镇757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643件、石碶街道562件、区住建局514件、古林镇500件。

6月22日至7月21日平台收到求助事件共计57846件。其中,需转至职能部门处置的二级响应事件共计1949件(涵盖民生e点通1159件)

二、工作推进情况

1、“81890生活通”上架浙里办。7月11日,“81890生活通”成为海曙区首个以微应用形式上架浙里办的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渠道,丰富宁波市生活服务板块内容。自2019年上线自建APP起,已陆续完成微信、支付宝、百度小程序等子平台建设,采取同源发布、无感切换、无缝共享、数据回流,实现多端口打造81890服务生态圈。

2、发挥数据互通效能。利用好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掌握企业情况,提高服务靶向性和精准度。通过比对工商数据与81890现存加盟企业数据,自动筛选差异信息,对存在信息不符或变动的企业进行关停下架或修改处理。目前共修改加盟企业信息600余条,下架注销85家。通过实时获取市监部门数据,获取海曙区初创企业注册信息,第一时间依据行业、规模等要素智能推送个性化“惠企大礼包”,助推企业在创立之初平稳快速发展。

3、企业服务持续开展。优化“81890e企播”活动机制,联合区应急管理局举办“从事故案例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线上直播,吸引近千家企业观看,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举行第三场海曙区融资相亲会,共11家企业参会,共同营造政府搭台、银企协作的良好局面。

三、典型案例                           

 案例一

事件来源

民生E点通

发送时间

2021/6/28

接收科室

古林镇

办结时间

2021/7/1

事件内容

网友发帖咨询:为什么古林镇藕缆桥路非机动车道旁草坪面积较大却不设人行道,导致行人通行困难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处理过程

专班接到案件后经研判流转至古林镇,该镇派员赴现场查看后答复:该路段宽度要求不符合同时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古林镇的答复并未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引发网友跟帖,市民生e点通平台跟进报道。

事件点评

近期,网友发帖反映部分道路缺少人行道或人行道过于狭窄的帖文屡次出现,主要涉及藕缆桥路、永丰西路段南侧(环城西路–丽园北路)、气象路等,相关责任部门大多通过整顿清理周边违停非机动车来保障行人通行或以道路现状不符合设置人行道的要求来答复,均无法真正解决群众安全出行的诉求。相关部门应急百姓之所急,围绕群众普遍需求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切实办好民生小事。

 案例二


事件来源

首问电话

发送时间

2021/6/29

接收科室

高桥镇

办结时间

2021/7/2

事件内容

居民来电反映小区绿化提升工程规划不合理,高大树木间距较小,影响低层住户采光。

处理过程

专班接到首问电话后第一时间流转给属地高桥镇,高桥镇立即派专人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后为进一步倾听居民诉求、充分了解小区民意,前后三次赴小区沟通协调,并作出合理化调整。居民来电对高桥镇工作人员的负责与热情表示肯定。

事件点评

小区绿化提升工程是一件惠民实事,高桥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优化,体现出“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责任担当,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